南都讯见习记者 丁境炫 发自北京 当前我国经济内需增长乏力,经济下行压力持续不减,对2022年扩内需、促消费方面的措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1月18日,在国家发改委举行的1月份新闻发布会上,委政策研究室主任金贤东介绍了国家发改委在扩内需、促消费方面的举措,强调要最大限度减少疫情防控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。
金贤东介绍,近日国家发改委印发的《关于做好近期促进消费工作的通知》强调,坚持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稳定和扩大消费,落实地方主体责任,防止简单化、“一刀切”、“层层加码”式防控,最大限度减少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。同时,加大对困难群众兜底性保障力度,切实保障农民工工资发放,千方百计满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消费需求,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度过喜庆、祥和、安全、健康、绿色的节日,努力实现全年经济“开门稳”。
金贤东介绍,2021年我国出台的一系列促消费措施的效果已逐步显现。2021年,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65.4%,拉动GDP增长5.3个百分点,消费市场逐步回暖。后续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和促消费政策效应进一步显现,以及新政策的进一步出台,消费将继续保持恢复性增长。
金贤东介绍了下阶段扩大内需、促进消费的措施。
一是提质量,优化消费供给。把扩大消费同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结合起来,推动打造内容丰富、品质精良、结构合理的高质量消费供给体系,引导企业增加性价比高的商品和服务供给,充分满足居民个性化、多元化、改善型消费需求。
二是增能力,提升消费意愿。适时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措施,不断完善促进共同富裕的制度政策体系,增加居民收入与减负并举,创新就业、收入分配和消费全链条良性循环互促共进机制,以城乡居民收入普遍增长支撑消费持续扩大。
三是拓空间,释放消费潜力。深入推进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,继续推动新型消费示范城市和领先企业培育建设工作。鼓励绿色消费引领绿色生产。大力提升电商、快递进农村综合水平和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水平,健全县乡村三级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,推动农村产品和服务品牌化、标准化、数字化、产业化改造。
四是强监管,优化消费环境。加强消费信用体系和质量标准体系建设,完善多元化消费维权机制和纠纷解决机制,深入规范市场秩序,强化消费品质量安全监管,营造安全诚信放心消费环境。
责任编辑: